Jump携Shelby重出江湖:存储赛道的“光速野心”与AWS困局
2025-07-02
老登只能疯狂一次。
老读者还记得,本号发过的第三篇文章就是“菩提”,基于Arweave存储链的内容导向的小工具。最近,Aptos发布了对标AWS的存储平台Shelby,对于从Filecoin/Arweave渡劫而来,甚至是TonStorage、BNBGreenField、SuiWalurs的上线发币,都没让人这么兴奋过,因为Shelby标志着JumpTrading的回归。
一手托举了SOL的早期价格,Solana阴谋集团气质的真正奠基人,Solana2.0Firedancer的发明人,那个喊出光速才是上限的疯狂JumpTrading重新回到币圈。
不过先降低期待,这有可能是一个Jump阴谋回归,Aptos强势阻击Sui的烂俗故事。从CZ到Jump,这些曾名噪一时的BigName,似乎也没逃过均值回归的定律。
Jump回归先不管Shelby和Aptos,先说Jump的辉煌战绩或割韭菜史,除了前文的SOL,在此之后,FTX、UST/Luna的崩塌都与之有关。
虽然旗下有JumpCrypto、JumpCapital等多支基金,但是做市业务JumpTrading才是其核心印钞机,堪比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,不仅热衷于搞钱,还积极研发和交易有关的一切。
Jump在FTX崩溃那会一直深陷舆论危机,频繁遭遇SEC、CFTC等各部门调查,但是在特朗普上台后,对DeFi和加密货币采取“宽松监管”甚至是去监管化政策,Jump交完罚款后重新出发。
Shelby是其出山后,第一个偏重于加密底层价值的大项目,这和单纯的投资不同,参考Sui的Walrus发币路线,如果Shelby真的是Jump新操盘项目,那必然会掀起新的加密浪潮。
如果猜错了,那就是类似Nansen的反女巫业务,无非是来件加工,做一笔生意而已,有意思的是,Aptos和Sui都是Jump的被投项目。
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。
在看完Shelby白皮书后,我发现Shelby有失Jump一贯水准,更像是对标Sui的海象的“货架产品”,只是拿目前已有的概念攒局之作。
Aptos和Sui作为Move系的双生子,一贯坚持的策略是,可以被ETH或SOL超越,但是一定不能被对方抢先。
货架产品ShelbyJump即使不复当年,出手也还是不同凡响,比如Shelby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读取小图片,而是想实现4K流媒体、TB级AI训练数据或者多人在线协同办公等高难度场景。
直觉而言,这个目标有些超预期,甚至是比币股更抽象,后者只需要中心化就行,但是云服务的竞对可是AWS或者微软。
通读白皮书之后,可以发现以下几个事实:
1.读取性能瓶颈:付费读取机制+Aptos存储SDK
2.存储可靠性:纠删码机制+链上/链下混合审计
3.经济可持续性→微支付通道+链上奖惩
更详细的解释
•冷存储到热存储:相较于Filecoin、Arweave偏重于存储数据,Shelby瞄准的是读取数据;
•Clay纠删码降冗余备份:备份越多则安全性越高,Shelby不走寻常路,引入纠删码机制,降低本体备份至2倍左右;
•可链下的绝不上链:链下审计结合链上验证、链下验真结合链上求真、本地缓存结合链上读取
图片说明:Shelby和主流存储服务比较图片来源:ShelbyWhitepaper
我们来细分拆解以下,Filecoin本质上是矿机盘,$FIL经济模型鼓励矿工疯狂备份数据,因此最终变成硬盘价格和$FIL比价机制,大家都在$FIL暴跌前投入最后的硬盘。
Filecoin和以太坊的唯一区别在于,Ethereum真的有实际用途,但是没有任何B端企业或者个人日常用Filecoin。
Arweave是Filecoin的极端反面,其经济模型在于“一次付费,永久存储”,核心是$AR释放要足够缓慢,能够持续刺激矿工不要删除数据,但是这在根本上限制了Arweave的规模,道理很简单,存的越多,维护成本越高,需要异常缓慢的时间去回本。
Shelby最聪明的一点是,降低冗余备份的要求,大胆降低到2x左右,高度接近传统AWS的1.2x左右,同时读取行为要付费,以此作为存储层的收入之源。
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商业存储项目,构建中介体系,引导用户付费使用,但是加密货币的刺激作用,会改变这一切。
图片说明:shelby结构图片来源:@zuoyeweb3
在Jump的设计中,用户的存储、RPC节点和付费都会扭曲原本的正常路径,比如用户依然会为了获得潜在的$SHELBY代币而制造无用存储,前提是潜在的预期空投会超越小额支付观看费用。
除非一切都以U本位计价,那样的话就要直面AWS的正面竞争,Jump也说了AWS的MB日存储成本仅为$0.00000077美元,读取成本仅为$0.00002每MB。
考虑到AWS是多年运营后的成本,已经渡过早期的赔本换市场的阶段,很难认为Web3原生存储项目能与之抗衡。
究其根本,Jump没有设计出像Firedancer一样优秀的技术向产品,虽然Solana有中心化程度的质疑,但其保持了1000+节点的去中心化面貌,很难想象Shelby会有同样的惊艳效果。
结语主权个人是一种理念,PublicGoods也是,只有商业化才能谈社会责任。
对Web2平台利用用户数据谋利一事,是个政治不正确,但商业上必须走的路径,如果大家对加密世界早期的注意力经济还有印象,那一定忘不了Brave浏览器和$BAT的组合,事实上,二者连Firefox的市场份额都不如。
数据需要规模效应,存储数据产品也是同理,Shelby选择Aptos也会有个问题,当年NFT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是NFT链接在以太坊上,而NFT本体在AWS里,如果以太坊产品的数据在Shelby上,那这不是和Celestia一样了吗?
Celestia尚且遭遇Vitalik抨击,转而扶持EigenLayer,那么任何公链也不会允许其上产品使用Shelby,如果最后变成Aptos专业,那确实和Sui上的Walrus无甚大差别。
这样一来,Jump的交货质量好像也就说得通了。